当前人工智能正加速推动学校教育进入知识之上、问题中心、打破学科的新时代。当AI与教育相遇,如何借助AI工具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2025年3月21日,以“智启课堂新篇章,赋能教学新活力”为主题的校本研训活动在上海市七色花小学顺利举行。本次活动聚焦人工智能在课堂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旨在探索AI技术与跨学科主题学习有机融合的新模式,为打造高效智慧的“美丽课堂”注入新活力。
本次培训活动特邀黄浦区教育学院教研室副主任、小学英语教研员傅璟老师,小学道法教研员许影琦老师、小学美术教研员阎敏老师莅临指导。七色花小学全体教师参与了本次培训。
AI进课堂,打造跨学科共融新样态
课程展示
作为学校艺术大舞台普及类课程之一的丰子恺漫画课程开设至今已有十几年。在课程学习中,学生们体会到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不仅仅是画,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
活动伊始,美术组张寒欣老师借助AI技术,面向全校教师展示了一堂新颖独特,富有创意的丰子恺漫画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课。
课堂上,张老师先巧妙借助豆包、希沃等AI工具,引导学生从内容、构思、技法、意境等角度深入了解丰子恺漫画作品的特点,感受爱。接着借助AI文生图和图生图等功能以及即时反馈的特点,组织学生把有情、有爱、有趣的校园生活场景与七色花“立美育人”的校风校训相融合,在几番修改和完善中创作出具有丰子恺漫画特点的作品,传递和表现爱。
AI技术的运用不仅提升了艺术课堂的互动性,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了他们在美术、道法等多学科的知识建构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专家精点评,赋能数智教育新思维
课后,与会专家对这堂课进行了深入点评。
专家点评
美术教研员阎敏老师肯定了学校结合丰子恺艺术特色开展美育大思政教学的创新实践。整堂课张老师运用AI 图像识别与分析技术助力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丰子恺漫画的风格特点和创作意图,将学生的审美体验从表面的欣赏提升到艺术内涵的深层理解上。此外AI的精确算法,为学生创作具有丰子恺漫画特色的作品提供了个性化的辅导,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丰子恺先生以人性之美传达情感的艺术精髓。
阎老师还强调人工智能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不是技术的堆砌,而是要与教学理念深度融合,引导学生在学习AI技术的同时,更好地理解艺术的内涵与社会的价值,培养学生以科技为工具、以人文为核心的艺术创作能力。
专家点评
道法教研员许影琦老师则从跨学科融合和情感育人的角度,高度评价了学校在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方面的探索。她指出AI不仅丰富了艺术教学的形式,还促进了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整堂课以丰子恺漫画为媒介,通过校园生活瞬间的分享、AI指令设计等活动,鼓励学生将个人的生活体验转化为独具创意的漫画作品。这既是一种新技术的实践,更是对守正创新、珍爱生命的社会价值观的具象化理解。
校长送寄语,共研素养落地新路径
校长寄语
陆燕萍校长以“知行炼素养,智美共育新”为题,为全体教师送上殷殷寄语。她结合学校美术、数学等学科的具体课例,和老师们一起回首了近年来学校借助“两表一图”教学支架,打造新型“美丽课堂”的实践探索之路。
她鼓励教师以躬身实践的深度丈量知识到素养的距离,用技术赋能的温度描摹生命成长的轨迹,努力在课堂实践中化知识为素养,促素养以落地。
她还强调教育工作者应率先掌握AI工具,跨越“数字代际鸿沟”,注重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积极回应未来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诉求。
领导话未来,助力守正创新待成长
领导讲话
活动最后,黄浦区教育学院教研室副主任、小学英语教研员傅璟老师高度评价学校在人工智能教学中的探索。
她指出,人工智能在课程上促进了跨学科融合,培养了学生多学科融合的思维能力,为未来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示范,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学校通过跨学科的联动教研,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让老师们把一次次的课堂实践经历转化为成功的经验,助力了教师专业成长。她也期待着七色花的大花小花们在数智赋能的课改浪潮中一如既往地怒放。
本次校本研训活动为全校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交流平台,也让大家不禁思考:AI时代下的教学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无论工具如何迭代,学习的核心并未改变,为思维而学,为未来而学。大家既要顺应科技之变,用新技术赋能,又要坚守教育本质:呵护人、发展人、成全人。我们相信当AI技术与教师教育理念在课堂中交织,当理性思维与审美感知在孩童心中共生,“立美育人”的种子终将在智能时代绽放出独特而永恒的生命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