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色公告

黄教督52号-上海市七色花小学督导意见书

发布日期:2025-01-14   来源:彭磊   

 

 

 

 

 

黄教督〔202452

 

黄浦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印发《上海市七色花小学办学水平(20202024年)综合督导意见书》的通知

 

上海市七色花小学:

根据国家及上海市教育督导条例等相关法规,黄浦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组成督导小组对上海市七色花小学进行了综合督导。现将《上海市七色花小学办学水平(20202024年)综合督导意见书》(见附件,以下简称“督导意见书”)印发给你们。

请学校根据“督导意见书”的意见,进一步巩固已经取得的工作成绩,对“督导意见书”提出的主要问题和建议加以研究,形成反馈意见。并请于一个月内将你校反馈意见以书面形式报送区政府教育督导室(请同时发送电子稿至dds@hpe.cn),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将按规定安排督导回访核查。

联系人:黄正;联系电话:13917526909(手机)

联系地址:金陵中路191403室,邮编:200021

 


附件:《上海市七色花小学办学水平(20202024年)综合督导意见书》

 

 

 

 

 

 

黄浦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20241129

 

 

 

 

 

 

 

 

 

 

 

 

黄浦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20241129日印发

(共印3份)


附件:

上海市七色花小学办学水平

20202024年)综合督导意见书

 

根据国家及上海市教育督导条例等相关法规,黄浦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组成督导组,于 20241025日对上海市七色花小学办学水平(20202024年)进行了综合督导。

督导期间,督导组听取了陆燕萍校长所作的题为《立美育人 花开斑斓》的自评报告;查阅了相关资料;访(座)谈校领导班子、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共 38 人次;观课10节;巡视校园、查看设施设备使用情况;参阅了学校责任督学对学校发展情况的评价,听取了街道社区代表、校家委会代表对学校发展情况的介绍;向47名教师、216名学生、192名家长做了问卷调查。

经汇总分析,督导组认为:学校坚守“立美育人 七色花开”办学理念,夯实党建引领、推动党建与学校中心工作紧密融合,规范民主管理、注重开放办学,着力打造“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城区美育特色鲜明的开放型现代学校”。学校重构“立美课程”图谱,实践“美丽课堂”探索,努力锻造“乐教 善教 优教”的教师团队。构筑创智学习空间,创设更加开放、多元的跨学科学习场域,助力育人方式变革。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凝聚育人合力,不断丰富“立美育人”办学内涵,逐步做大美育特色打造,推进学校优质发展,赢得学生喜欢、家长青睐和社会认同。

一、主要工作与成效

(一)目标与管理

1.落实党的领导,规划学校发展,引领办学品质提升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制订了《关于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方案(试行)》,修订了《上海市七色花小学学校“立改废”工作条例》《学校“三重一大”议事决策制度》,在制度上保证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落实。推进“四个责任制”向纵深发展,创新打造“七色·行”党建品牌,聚焦“党建领航”“专业引领”“先锋聚力”等七项行动,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学校秉持“立美育人,让每个孩子都成长为自己的那一朵七色花”的教育追求,集聚教工和家长等各方智慧,编制了学校发展规划(20212025年)。围绕“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城区美育特色鲜明的开放型现代学校”的办学目标,细化各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分年度有序推进,年度工作与规划的匹配度较高,确保规划有效落实。问卷调查显示,教师认为学校本轮发展规划目标“全面达成”的达91.1%。 学校连续获评“上海市文明校园”称号。

2.坚持依法治校,优化管理机制,不断提升管理效能

学校依法办学,适时完成《章程》的修订。在《章程》统领下,制定了教学、安全保障和绩效考评等系列制度,并汇编成册。根据 “立、改、废”工作方案,修订、增补各项制度22项,保证制度的时效性和有效性。构建了党组织领导、校长负责、多方参与、全员育人的治理机制,坚持“三重一大”科学、民主议事决策,明确管理团队职责分工,推动各部门协调沟通、增强服务意识。发挥教代会、家委会、少代会等组织的民主管理与监督作用。问卷调查显示,教师对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与落实感到“满意”的达92.4%

3.注重文化立校,凝聚价值追求,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学校注重文化立校,发挥“立美育人 七色花开”办学理念的价值引领作用,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一训三风”的内涵诠释,引导师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行动自觉。以“建校三十年庆典”为契机,开展了校园吉祥物设计征集、拍摄了3.0版的校园宣传片以及出版了《立美育人 花开斑斓》一书。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举办四大校园文化节、组织师生“思南奇幻日爱心义卖”活动,利用学校公众号、视频号等,宣传学校文化的建设成果,让学校文化根植于每位师生内心,外显于形。

(二)课程与教学

1.注重课程建设,创建多样课程,丰富学生学习经历

围绕“立美育人”的办学理念,根据国家课程标准以及上海市中小学课程计划,认真制定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开足开齐各类课程。一是从课程目标、课程设置与说明、课程实施建议、课程评价建议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对课程进行整体架构。二是作为上海市主题式综合活动试点校,重构了校本 “立美课程”图谱,形成了涵盖艺术、体育、德育、科技四大领域的“美丽课程”。以上海市小学体育兴趣化的试点学校为契机,完善了具有学校特色的“3+2+2” 体育特色课程。三是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通过未来学校跨学科综合学习空间及四大创新实验室创建,打破学科壁垒,开展跨学科、跨场域的课程融合研究实践。

2.实践“美丽课堂”,探索多元评价,推进课堂教学转型

学校贯彻“双新”理念,以实践“美丽课堂”为载体,开展“教、学、练、评的一致性”的研究。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堂文化”三个维度,提炼了“氛围宽松、多感官参与、自主探究、生动有趣、有效联结”的美丽课堂基本特征。借助“两表一图”,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推动课堂转型,积累了成功实践案例。学校积极探索“项目化”和 “跨学科”主题学习,各学科围绕“以问题驱动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目标进行教研,创新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积极追问的意识,凸显教与学的思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本次实地督导听课反馈显示,课堂好课和较好课为100%,其中好课占比80%

学校积极探索评价改革,撬动教学的改进和深化。一是启动校本化“教学质量监测与分析系统”的平台,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为教师精准施策和个性化辅导提供依据和数据支撑,提高教学效益。二是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充分发挥“3I花仙子章”评价的导向作用 ,将评价融入课堂教学、单元学业以及学期综合评价之中,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提质。

(三)教师发展

1.强化师德师风,优化实施策略,推动队伍整体发展

学校制订了《“十四五”师资队伍建设方案》,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一是将 “乐教 善教 优教”教风融入“四有好教师”培养,利用“七色讲坛”,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进行优秀教师评选,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以“努力构筑一支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为建设目标,优化实施策略,引进与自培结合,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三是锻造核心团队发展,聚焦行政管理、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三支队伍,完善中层干部培养和优秀青年轮岗机制,制定成长发展手册,搭建“七彩匠心坊”“七彩工作坊”和“七色韶华”等平台,通过项目驱动、教学实践、合作交流等方式,加速教师发展,部分优秀青年教师崭露头角。问卷调查显示,家长对任课教师的师德和教学水平感到“满意”的占比95.8%

2.聚焦专业素养,扎实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搭建发展平台,在专家指导、学科建设、联合教研、研修实践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一是依托校本研修,培育“善教”品质。围绕“基于双新背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等主题,开展校本研修。利用区教研、各工作室和协作块资源,借助“两表一图”开展校本培训,立足岗位,在推进“美丽课堂”构建中促成长。二是促进班主任队伍建设。推出“双班主任”、月沙龙制,助力班级管理专业水平提升。三是聚力专业成长,突显“优教”风采。鼓励教师围绕办学特色、学生素养、学科教学等开展课题研究和参与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以研促教,提升专业品质。2020年至今,学校已成功立项25个课题,共有50余篇论文或案例在杂志刊登发表或获奖;近三年,有22人次在教育教学比赛中荣获市、区级奖项或承担起录制示范课的任务。

(四)资源与保障

1.规范财资管理,升级校园环境,打造安全文明校园

学校健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和经费审批制度,严格年度财务预算和决算审批。着重在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综合素养培育、特色创建等方面投入经费,提高使用效益。秉持“让每个角落都是创新学习场”的理念,克服办学场地困难,挖掘潜力,进行校园环境的升级改造。创设艺术工作坊,添置AR互动设备,打造“魔法空间”和文化苑等跨学科学习场域,在小空间里做出“美育”大文章。“魔法空间”2023年参与全球第六届未来教育设计大赛,获得一等奖。

学校坚持“安全至上”原则,构建安全防范管理网络,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机制, 签订《教职工安全工作责任书》《消防安全责任书》《食品安全责任书》等,压实安全责任,“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到位。每学期组织开展防震、反恐、消防逃生等安全演练,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护能力。问卷调查显示:家长对校园安全和学习生活环境表示“满意”的占比97.9%。学校多年荣获 “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称号。

2.加强合作互动,统整教育资源,凝聚多方育人合力

学校积极探索校家社育人共同体建设。建立家校互动的管理与指导机制,通过“七色智库”建设、社会场馆共建协议签约、思南奇幻日爱心义卖、校园开放日等,畅通家校社共育共治渠道。基于家庭教育一体化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通过“七色智库”家长课程,创造性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通过各类文化、公益、体育等活动的积极参与,积极融入文明社区创建工作,得到社区肯定。加大艺术、体育、德育、科技等领域名人名师资源的引进与统整,建立上海历史博物馆等近30个实践基地,与爱尔兰和匈牙利的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拓展育人载体渠道,凝聚多方育人合力。2023年学校被评为新一轮区家庭教育示范校。

(五)学生发展

1.构筑育人体系,注重“以美润德”,努力涵养时代新人

学校打造“以美润德”的德育工作特色。一是围绕“坚毅的理想信念、规范的道德品质、乐创的学习素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的七色少年培养目标,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夯实班主任和全员导师队伍,发挥“课程、文化、实践、活动”等“六育人”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以美润德”,细化行规教育主题,设立分年段目标,把学生行规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涵育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人际交往、公共规范”,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和公民素养。三是开展思政一体化实践创新,以 “百人百讲话百年”专题思政课程为抓手,组建由“党团员教师、少先队员、市区巡讲团成员”等组成的红色讲师团,开展爱党、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以红色文化涵育时代新人。该课程入选2021年上海市中小学“中国系列”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课程。

2.提质课后服务,呵护身心健康,保障健康快乐成长

学校精彩课后服务,绽放学生七彩光芒。一是对课后服务工作进行了整体规划,依据学生、家长需求有序实施,精心安排了“快乐时光、安心作业和爱心托管”课后服务时段。二是为学生提供了“舞龙舞狮、歌舞剧、珠宝设计、篆刻泥塑”等60余门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三是盘活社会资源,通过购买服务和引进专业师资等,实现课程内容升级。问卷调查显示:家长对学校组织的放学后看护工作感到满意的占比98.4%。以“184个格子里的神仙晚托”为题的双减课后服务工作被新民晚报专版报道。

学校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工作。一是落实体育、体锻课,积极推进“律动俱乐部”校本化实施,开展“动感盛会”体育综合活动,培养良好运动习惯,促进体质健康达标。学校是全国校园冰雪运动特色校。二是定期组织体质、龋齿预防等检查,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和健康报告制度。注重医教结合,开展科学护眼、健康饮食等宣传教育和干预,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三是注重“以美润心”,制定年段目标,优化心育环境,丰富心育活动,助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引领学生向美而行。学校通过了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复评认定。

(六)自主发展

1.依托综改项目,基于体教融合,促进创新素养培育

学校依托《体教融合视域下指向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学校特色体育项目的实践研究》《育人方式变革视野下,指向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学校“立美”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聚焦“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三个维度,在深化体教融合中,推进创新教育。通过建构项目培育目标、架构课程内容体系、变革教与学的方式等三个步骤,有序开展体教融合视域下的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践。立足“融新、融术、融美”三个维度和“3+2+2”体育特色课程,渗透创新教育元素,塑造自律、自信、坚韧等创新人格。近两年,学校承办了区体教融合创新项目推进会;还面向全区承办了本项目的中期展示与交流活动,获评2023年综改项目中期评估“优秀”等第。

2.注重连横合纵,协同合作共进,提升学校办学效益

学校抓住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发展机遇,积极融入曹光彪小学教育协作块和向明教育集团,进一步激发学校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一是加强与协作块和集团化有机联动,充分利用集团的科创和协作块的博物馆等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二是向集团和协作块辐射分享“丰子恺漫画、心悦高尔夫、艺之剪”艺术和德育特色课程,促进共同提高。三是与教育集团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体育、艺术“一条龙”活动,并与协作块进行人才流动、开展联合教研等活动,推动学校内涵建设,助力优质均衡发展。

3.坚持以美育人,多点多维发力,助力学生向美而行

作为上海市首批艺术特色学校,持续以艺术教育为抓手,以“立美—整合”为开发思想,深化艺术课程体系建设。一是完善“艺术大舞台”课程,构建了各年段艺术普及项目,形成了“唱响大剧院(口琴),探秘方寸山(篆刻)、勇闯非遗岛(剪纸)”等序列。 二是打造“双师课堂”新样态,调动校内外优质师资,篆刻大师张炜羽、丰子恺漫画传承人宋雪君、海派剪纸大师李守白等艺术家,采取 “校外名师+校内专业教师”的双师课堂模式,创新实施策略。三是升级创智艺术学习空间,先后改造了丰子恺漫画室、李守白剪纸室、书法篆刻室、艺术教育工作坊等,为特色课程学习提供了实践体验场域。四是开展“场馆研学”多模态学习,依据课程内容的不同,链接场馆资源,形成了一、二年级的“互动体验式”和三到五年级的“联合开发式”场馆研学课程,丰富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提升艺术实践能力。五是通过信息技术助力,依托“七色花美育课程管理平台”,开展“美育项目学习成长评价”,记录学生学美弘美的历程。学生在市、区获奖1300余次,有2位艺术教师获评高级职称。

二、主要问题

(一)在“双新”、大美育观的背景和理念引领下,“美丽课堂”的实践探索需进一步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立足育人方式变革,加强专业研究和深化实践。

(二)在推进育人方式变革的背景下,如何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名优特骨干教师团队还需系统思考和整体谋划。

三、意见建议

(一)学校立足“双新”课改,以绿色指标价值观为引领,以高质量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为指向,深化“美丽课堂”实践和行动研究。建议学校一是加强“美丽课堂”建设顶层设计。借力专家专业力量,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进一步凝练完善学理性强、可检测的“美丽课堂”的内涵特质和实施策略。围绕 “深度学习”“技术赋能”等方面探索实践路径和“突破点”。二是深化“美丽课堂”分学科实践。聚焦“单元主题教学、项目化”学习等课改要求,深入探索“真实情境创设,问题链和任务链设计、个别化差异和课堂生成”等,创新教学策略和方法,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高阶思维,积累成功经验,形成校本特点的“美丽课堂”新模式。三是优化“美丽课堂”教学评价。从“教、学、练、评”一致性角度优化“美丽课堂”工具量表,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和大数据运用收集、整理和分析“美丽课堂”实施的过程性和结果性数据,基于数据分析和教研,为凸显“美丽课堂”实施成效提供精准支持。

(二)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引领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实施举措,打造骨干团队,提升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建议学校一是在总结现有教师专业发展经验与成效的基础上,立足于学校高质量发展与特色传承,统筹思考涵盖新一轮教师专业发展、梯队建设、骨干打造的专项师资建设发展规划。二是落实分层分类培养机制,充分整合利用市区、集团和协作块等优质师训资源,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多元平台,强化名优特等骨干教师培养,加速其脱颖而出。三是优化评价与激励机制,以“美丽课堂”建设项目为引领,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紧迫感和内驱力,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品质,为学校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黄浦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202411

 

 

分享到: